“如何让白牦牛从‘雪域神牛’变成‘富民金牛’?”天祝牧民的期盼,跨越千山万水,传到了渤海之滨的天津。当津甘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吹进雪域草原,一场关于守护物种、赋能产业、富裕百姓的帮扶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破解“三低”难题,科技是关键钥匙。天津蓟州区精准对接天祝产业痛点,迅速协调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将前沿科研力量 “搬”到高原牧场。不同于传统帮扶模式,“天津农科院+天祝推广站 +基地”的创新协作机制,让科技资源直抵产业一线。专家们扎根草原,结合白牦牛生长习性与高原环境,研发出 3 个关键生长期专用日粮配方;同步建立 3 个育肥科技示范点,手把手向牧民传授科学养殖技术,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控,从繁育管理到生长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注入“天津智慧”。
科技赋能的成效,在草原上悄然绽放。曾经困扰牧民的“三低” 瓶颈被逐一打破——天祝白牦牛的产犊率、繁殖成活率双双提升75%,每头牛平均增收超千元!当牧民们看着牛圈里健壮的牦牛犊、称重时上涨的肉产量,脸上的笑容比雪山阳光更灿烂。天津的科技之光,不仅守护了这一珍稀物种,更打通了雪域高原“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让“养牛难、增收慢”的老问题成为过去。
如果说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引擎”,那么市场就是成果转化的“桥梁”。天津充分发挥自身大市场、广渠道的优势,为天祝白牦牛产品搭建起连接雪山与都市的“云端鹊桥”。围绕天祝所有、东部所需的协作理念,天津帮扶团队推动白牦牛产品全面升级,助力产品成功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目录,线上打通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渠道,线下对接天津商超、特产门店,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销售网络。
数据见证蜕变的力量——天祝县白牦牛产品销售额一举突破2 亿元!曾经“养在深闺”的雪域特产,如今带着草原的纯净与天津的温度,走进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每一笔订单背后,都是津甘协作结出的富民硕果。
“守护一个物种,富裕一方百姓。” 这句简单的承诺,在津甘协作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如今的天祝白牦牛,早已不是单纯的“雪域图腾”,它是天津科技与天祝资源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海河儿女与藏族同胞心手相牵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路上“输血”与“造血”并重的生动范例。当来自渤海之滨的帮扶力量持续滋养雪域草原,这头纯白的“富民金牛”正迈着稳健的步伐,驮起天祝牧民的幸福生活,照亮着藏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本文源自天津市蓟州区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帮扶实践)
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未来电视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