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津”诚所至,青稞花开——一颗黑青稞的数字化新生

日期:2025-11-11 16:27    
   在海拔3500米的青藏高原,阳光澄澈,空气纯净,一种名为黑青稞的作物已在此生长数千年。作为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其膳食纤维含量比小麦高出15倍,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偏远、加工技术滞后、销售渠道狭窄等因素,这份来自高原的馈赠长期“藏在深闺”,其潜在价值始终未能充分释放。

  转机,始于天津与青海两地的支援帮扶。近年来,天津帮扶团队带着渤海之滨的诚意与前沿智慧,跨越山海来到青藏高原,将目光聚焦于黑青稞产业,一场旨在唤醒高原宝藏、助力当地增收的“破局行动”就此展开。

  天津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黑青稞进行全面的营养成分检测与分析,一份详实的“体检报告”让黑青稞的优势彻底凸显。“这不是普通的粮食,而是一座天然的营养宝库。”专家们的结论,为后续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天津帮扶力量迅速联动当地企业,引入精细化加工技术,在保留黑青稞原有营养的基础上,优化其口感与形态,成功开发出黑青稞桃酥、黑青稞麦片等多元化产品,打破了外界对黑青稞“粗糙、单一”的刻板印象。

  品牌升级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天津营销团队结合青海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性地邀请唐卡大师参与产品包装设计——用描摹神灵的细腻画笔,将高原的壮美风光与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包装之中,让黑青稞产品不仅成为营养食品,更化身承载地域文化的“文化符号”。“糖尿病人福音”“高原特色营养零食”等精准定位,进一步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让黑青稞产品蜕变为兼具颜值与内涵的“网红产品”。

  真正让黑青稞“飞向”全国的,是天津搭建的数字化营销网络。依托“津农荟” 电商平台,黑青稞产品搭建起直达全国市场的“线上桥梁”,订单如瀑布般涌来。直播间内,黑青稞产品一经上架便被 “秒空”,实时互动与直观展示,让市场对其品质给予高度认可。线下渠道同样注重科技赋能,便利店货架上的黑青稞产品均贴有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从高原种植、加工生产到物流运输的全流程,科技赋予的安心感,让购买与食用更放心。

  从高原田间的黑青稞原料,到摆上全国消费者餐桌的成品,整个流程仅用 72 小时。这一“天津速度”,不仅刷新了高原特产的流通效率,更让高原阳光与渤海风情相遇成为现实。数据显示,在天津帮扶团队的助力下,黑青稞产品销量大幅提升,不仅带动了青海当地种植户、加工企业的增收,更让黑青稞从“滞销粮仓货”变成了“富民金产品”。

  如今,黑青稞是两地携手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消费帮扶双向奔赴的生动载体。在这条路上,越来越多的高原特产正借着数字化的东风,开启从“藏于高原”到“走向全国”的新生之旅,而天津与青海跨越千里的情谊,也在每一份产品的流转中,愈发深厚绵长。

  (本文源自天津紫源商贸有限公司在青海的帮扶实践)

  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未来电视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