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支由生态与环境学院、商学院学生组成的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郑州启程,一路奔赴南阳淅川、内乡、卧龙区、社旗等地。每一步前行,都镌刻着使命的重量;每一处驻足,都见证着成长的足迹。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站在这片意义非凡的土地上,我们深刻领会到守护生命线的重大责任。习近平主席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随后,我们深入淅川县餐厨垃圾处理厂,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探讨,将国创项目中关于垃圾处理优化的成果与实际相结合,为设备优化精心建言,力求在垃圾处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环保升级。
第二站,我们踏入内乡县伏润山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我们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与特色中药材种植业的深度融合模式。通过严谨的土壤检测,为合作社提供科学精准的种植建议,让专业知识在广袤的田间地头落地开花。午后,我们又走进内乡县中医药博物馆,深入探寻中医药文化与生态农业的深厚渊源,为后续向农户开展有机肥料使用培训及环保科普精心积累知识。
第三站,南阳市卧龙区中国月季园。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考察南阳时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专业视角深入分析月季种植产业中的生态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当地绿色产业升级出谋划策。我们积极思考国创项目成果如何助力花卉种植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为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智慧。
第四站,社旗县餐厨垃圾处理厂。我们细致对比其与淅川县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差异,基于国创项目成果提出极具创新性的改进方向,助力企业大幅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同时,我们还在内乡县小钱月季百亩基地为农户开展有机肥料使用培训,向周边社区群众广泛普及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我们深切感知到乡村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的行动不仅为乡村解决了诸多实际难题,更有力推动了绿色产业的蓬勃升级。通过不懈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与特色种植业的融合模式,我们为农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力促进了特色种植业的繁荣发展,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我们的环保科普活动也显著提高了社区群众和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营造了人人踊跃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
这次“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次珍贵实践。我们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我们深知,乡村振兴的征程道阻且长,但我们甘愿以青春之躯,创建青春之乡村。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主席考察南阳的路线,矢志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崇高理念,为乡村生态振兴和绿色产业发展倾尽全力,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乡村的未来必将繁花似锦,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