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青春力量注入"绿色革命"——太原科技大学易腐有机垃圾处理团队创新实践破解厨余垃圾难题

日期:2025-04-21 09:15    
   我国是厨余湿垃圾产量大国,近年,湿垃圾产量迅速升至9200t/d,并一直保持在近万吨的日产量,湿垃圾的量占比超过生活垃圾量的50%,厨余类食物垃圾量占到生活垃圾总量的53.3%。而目前行业发展面临技术瓶颈、竞争无序、资源错配等痛点,严重制约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湿“废”萃能团队应运而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他们怀揣着共同的愿景,致力于为厨余湿垃圾处理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经过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团队为可持续发展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为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解决路径。

  查阅百余文献,广泛调研多地后,团队发现,厨余湿垃圾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使得其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渗滤液,增加处理难度。并且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厨余湿垃圾容易腐烂变质,产生恶臭气味,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团队将“截留厨余湿垃圾于源区,就地处理以降污增效,实现就地无害化处理”作为出发点,自主研发出高温发酵滚筒,实现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在实验室中,团队进行了100余次实验探索,进行了关于不同温度下滚筒发酵时间的实验研究以及关于菌株培养的实验研究,在高温发酵与菌株培养的实验探索之路上,团队面临无数次失败与挫折。高温环境下,设备频繁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实验进程。菌株在高温中极易变异甚至死亡,培养条件稍有偏差,就前功尽弃。湿“废”萃能团队在无数次失败面前,并未退缩。他们日夜坚守,反复调试,对每一种菌株特性进行深度剖析,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与拼搏,终于成功攻克重重困难,建立了高效发酵工艺路线,发酵时间由20天以上缩短至5天以内,筛选分离出极端嗜热菌株,结合滚筒保温系统和多热源供热系统,发酵温度提升至70℃以上,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团队的项目成果已在多个地区推广应用,助力解决应用地处理固废产生经济效益。在西关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也大幅提升,这些有机固废经过处理后制成有机肥还田。减少污染的同时实现了土壤改良。团队在收到村民满含热忱的感谢信后,无比激动,心潮久久难平,感慨万千。这一路虽荆棘丛生,但看到污染减少、土壤重焕生机,村民脸上露出笑容,一切付出都值得。团队承诺:未来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研究,助力厨余湿垃圾处理广泛全面实现高效高价资源化利用。

  项目成员:

王帅(项目负责人)

孙贵亮

谷治宇

贾晓青

赵敏

田一敏

乔丹滢

马靖茹

王御

赵文博

李媛

张璇

韦怡含

彭燕

林孙杰

​​​​​​​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