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的广袤田野间,澧县宏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潘宏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坚守在种粮一线,不仅多种粮,更力求种好粮。全力推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的理念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助力乡村振兴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动人篇章。
粮田守望者:一位农民的家国情怀
潘宏仕,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多年前一直在外务工或在本地做包工头,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攒下了上百万元的资产。但当他看到家乡许多田地荒芜,农民无所事事时,内心深受触动。2014 年,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 —— 转行承包土地,成为一名种粮农民。
2016 年,为了更好地发展粮食种植产业,潘宏仕成立了澧县宏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合作社恪守“粮”心,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基。
潘宏仕在指挥旋耕机开荒
拓荒之路:唤醒沉睡土地,筑就希望粮仓
为了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潘宏仕踏上了艰辛的拓荒之路。他深知,每一寸土地都是珍贵的资源,只有让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才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在火连坡镇新桥村,有一片 1000 多亩的荒滩,原本是很好的水田,但由于易被水淹,村民们都不愿耕种,因而被抛荒多年,荒草长得有一人多高。2023 年,潘宏仕得知这个情况后,毅然决定开垦这片荒滩。他迅速与新桥村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计划将这片荒地全部开垦种植水稻。流转来的土地多年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土壤肥力下降。为了让这些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潘宏仕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土地改良工作。
5 月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但潘宏仕每天都早早地来到荒滩,指挥着 6 台大型旋耕机进行作业。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荒滩多年的寂静,一片片杂草被铲除,一块块肥沃的泥土被翻耕出来。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齐心协力,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开出了 400 亩水稻田。看着平整好的土地,潘宏仕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片土地上长满金黄稻谷的景象 。
除了开垦新桥村的荒滩,潘宏仕还将目光投向了其他被抛荒的土地。从 2015 年开始,他就四处打听周边村民抛弃的可耕地,一家一户地去做工作,将这些土地流转过来。在王家厂镇居委会、白马庙等村居,他流转了荒地 1000 余亩;在火连坡镇花园湾等地,他又开垦荒地 800 亩。每一块土地的流转和开垦,都饱含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 为了顺利开垦荒地,潘宏仕面临着诸多挑战。资金方面,购买农机设备、支付土地流转费用、雇佣工人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他不仅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四处借贷。技术上,开垦荒地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如何改良土壤、合理规划灌溉系统等都是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应对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干旱、洪涝等灾害,这些都可能影响土地的开垦进度和质量。但潘宏仕从未退缩,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与自然博弈:无畏风雨挑战,坚守种粮初心
种植粮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潘宏仕和他的合作社时常要与各种自然灾害进行艰苦的博弈。
2023 年夏天,澧县遭遇了罕见的干旱天气。长时间的高温少雨,使得土地干裂,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威胁。潘宏仕的水稻田也未能幸免,部分稻田的禾苗因为缺水而开始枯萎,一些正待出穗的水稻也因为干旱而胎死腹中。看着这些受灾的水稻,潘宏仕心急如焚,他深知,这场干旱不仅关系到合作社的收成,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 。
为了应对干旱,潘宏仕迅速组织合作社成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抗旱措施。他购买了大量的抽水设备,从附近的河流和水库中抽水灌溉稻田。同时,他还安排人员 24 小时轮流值守,确保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灌溉的均匀性。
除了干旱,阴雨天气也是水稻种植的一大威胁。连续的阴雨天气会导致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水稻根系的呼吸作用,还会使水稻叶片上长出霉斑,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面对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潘宏仕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说:“我是一个农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的责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放弃种粮 。”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潘宏仕带领着合作社一次次战胜了自然灾害,保障了粮食的稳定生产。
数字见证:点滴耕耘积累,夯实粮安根基
踏一片绿色,守一方水土。多年来,澧县宏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了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坚实力量。 2016 年合作社刚成立时,种植面积只有 1000 余亩,产量也只有几十万斤 。到了 2018 年,种植面积增加到了 1500 亩,产量突破了 100 万斤。此后,每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稳步增长。这些粮食,每一粒都饱含着潘宏仕和合作社成员的辛勤汗水,也为国家的粮食储备增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
以 2023 年为例,合作社流转了王家厂镇、火连坡镇等地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 3000 余亩,其中早稻 700 亩,一季稻 2000 余亩,晚稻 300 余亩。虽然新开垦的荒地大多产量不高,但最终还是收获了 150 万斤左右的稻谷。这些数字背后,是潘宏仕和合作社在困难面前的坚守与努力 。
回顾过去几年,2021 年,合作社种植水稻 1800 亩,收获稻谷 130 万斤;2022 年,种植面积 1600 亩,收获稻谷 120 万斤。每一年的数据,都是合作社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见证 。
这些粮食,有的被直接运往国家储备粮库,充实了国家的粮食储备;有的被加工成大米,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保障了人们的粮食供应。
以实干筑梦 用担当报国
潘宏仕的中国梦是:为党为国分忧,为亲为民致富。
合作社通过十来年的发展,坚持规模经营、科学种田的原则,成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的优秀代表。在种粮过程中不断摸索调整。潘宏仕计划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适宜种水稻的继续种水稻,不适宜的则改种中药材,并开展深加工。他还打算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以此提高种植业的抗风险能力。
2024年,潘宏仕把目光投向了湖南6905单位那荒废了30多年的废旧仓库,决心将其改造成粮食储备仓库。从8月份起,这个项目稳步推进,到当年底,已经完成了10栋仓库的屋面改造任务,他创办的“军民创业宏世水稻生产基地”获得了为人民服务总平台及军地管理中心总平台的授权授牌。
6905荒废30多旧仓库改造受权受牌
今年3月,潘宏仕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军地人才创新大会。为了弘扬中国农耕文化,加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他决定在湖南6905单位打造一个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经过1个多月的筹备,这个基地已初步成型。他购买了700多个花钵,现已种植了500个品种的中草药标本。
未来,他决心在把粮食储备仓库经营好的同时,积极针对青少年开展好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我要把这些成果交给国家。因为我深爱着祖国,渴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我为人民服务的梦想。”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这些凡人善举,是沉甸甸的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现实注解;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潘宏仕勇担“粮食安全”重任的忠诚与担当“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的决心和气度。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棋盘上,澧县宏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像一颗小小的棋子,虽然看似普通,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