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驱动,构筑富民强县产业高地
富平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柿子、奶山羊两大主导产业,构建完整的“地标+产业”格局。全县柿子种植面积达36万亩,年产柿饼超7万吨,柿子全产业链年产值85亿元,带动13万柿农增收。奶山羊存栏95万只,年产羊乳制品5.3万吨,产业总产值180亿元,是全国唯一形成“种羊繁育—饲草保障—乳品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的县级区域。
两大产业从业人口超25万人,深度嵌入产业链农户5万余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就业等多种方式,从业农户人均年增收超1.7万元。“产业+农户+企业”的紧密融合机制,形成了品牌带动、产业富民、县域强县的良性循环,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引擎。
制度创新,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
富平县围绕金融、标准、监管关键环节,构建地理标志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
金融支持破题见效。加大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办案力度,2023 - 2024年联合县人保公司为22家柿饼企业提供被侵权保险,其中陕西省新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富平柿饼被侵权案件,经过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二审裁定判决侵权赔偿360万元,保险公司理赔金额62万元,成为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被侵权保险赔偿案例。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工作,联合县邮储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秦知贷”工作初步会,13家企业通过资质审核,融资金额1.13亿元。
标准体系持续领跑。2025年6月,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起草制订的全国首个柿饼类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富平柿饼》(GB/T45896-202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科学界定了富平柿饼特有的感官、理化指标及产地关联性等内容,为柿饼产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提供重要依据。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富平县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富平柿饼的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柿子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富平特色产业,制定发布国家、地方及团体标准20余项,涵盖从生产到包装全流程,推动产品实现“可检验、可追溯、可监管”。
监管机制协同高效。建成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具备21大类43个产品1663项参数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乳及乳制品检测覆盖率达100%,婴幼儿配方食品参数覆盖100%。完善知识产权纠纷非诉调解机制,成立富平县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室,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拓宽知识产权纠纷非诉解决途径。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品一码、一码通查”,目前,已为全县61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企业配发防伪溯源码61万枚,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湖、流向可跟踪、责任可倒查。
通过机制集成与系统治理,富平县实现从“注册保护”向“高效运用”的转变,制度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品牌传播全面升级,塑造地标出圈出海“新名片”。
品牌赋能,塑造地标出圈出海新名片
富平县将品牌建设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高端传播、数字营销、文旅融合,推动地标产品从“区域特产”向“全国热品”“国际名品”升级。
高端传播提升形象。“富平红”柿子酒亮相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国宴,显著提升国际美誉度;全国首架地理标志主题彩绘飞机“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号成功首飞,品牌影响力直达全国。
IP体系强化认知。构建以“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富平羊奶粉·强壮中国人”为核心的统一IP识别体系,强化“富字号”品牌辨识度与传播力。2024年获评“陕西好商标”7件,全县有效商标注册量8832件,居全市首位。
文旅融合促进消费。依托柿子文化园、羊乳公园等场景,打造“农产品+文旅+消费”融合发展模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有效实现品牌认知与销售转化双提升。建成陕西省首个地理标志展示中心、首个知识产权主题公园。陕西省唯一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运用中心落地富平,该中心面积约1000平方米,以创新销售模式为导向,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优质服务。目前已经邀请相关直播团队,围绕富平柿饼、富平奶山羊两大产业,打造特色直播间,以产业赋能价值,以创新带动经济,举办现场直播活动19场次,累计实时在线观众突破65.6万人次,实现交易额6000多万元,为品牌深入开发、产业升级及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富平地理标志产品深度融入市场与消费者生活。
结语
从一枚柿饼到一杯羊奶,富平县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强劲引擎,成功构建起产业实力强、制度保障优、品牌效应响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从单一产品保护向全产业链治理、从特色资源优势向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跃升。未来,富平县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与品牌建设,推动“富字号”地理标志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释放价值,为全国地理标志赋能县域振兴贡献坚实的“富平力量”。(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张晗妍,陶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