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随行,政策赋能明方向
8月13日,学员们迎来了关键的“政策辅导课”。随队专家深入解读吉林省人社厅“返乡入乡创业基地”项目的申报条件与流程,为学员们后续整合学习资源、谋划返乡实践项目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和申报路径。这堂扎实的政策解读课,成为学员们带着问题意识开启浙江考察之旅的重要思想武装。
溯源信仰力量,激活内生动力
在义乌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地,红色精神为振兴之路注入思想光芒。学员们通过“红色精神铸魂”主题学习,在手抄宣言、重温誓词的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百年信仰的强大感召力。分水塘村的现场教学,生动展现了“真理味道”党建品牌引领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党员带头创业的示范机制为长春农民带头人提供了可复制的组织动能。当信仰力量融入乡土情怀,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责任担当在初心使命教育中愈发鲜明。
解码市场密码,拓展全球视野
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个“世界超市”成为学员们探索现代农业出海的实战课堂。从商户利用阿里国际站、TikTok将产品卖向全球的鲜活案例中,学员们拆解农产品跨境电商的选品与运营策略。全球视野下的品牌化路径与高标准供应链管理经验令人深思。“代参展”等创新服务模式,更点燃了学员们探索小农户组团对接国际大市场的构想火花——国际舞台,农民同样大有可为。
融合古今智慧,赋能乡村活力
佛堂古镇的木活字印刷、红糖古法制作等非遗项目,在市场化运营中焕发新生。“非遗活化与乡村文旅产业开发”课程让学员们看到传统技艺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畲族彩带编织体验则启发他们将手工艺元素巧妙融入农产品增值设计中。在古镇特设的“业态诊断工作坊”中,学员们化身规划师,亲手绘制业态地图,访谈商户痛点,头脑风暴出“老字号焕新计划”与“夜经济”主题动线方案,为农文旅融合开拓了落地思路。
共富示范引领,科技驱动转型
金东区的探索为共同富裕提供了鲜活样本。八仙积道共富带沿线村庄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展现出党建引领乡村联动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当地青年返乡创业热潮与农创客孵化机制,为长春乡村振兴的人才困局提供了破题钥匙。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园则展示了科技兴农的力量:5G智慧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实时调控作物生长,区块链溯源构建品质信任。“技术验证-产业链重构-区域品牌输出”的“金东范式”,为长春智慧农业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
创新业态融合,实践检验真知
游埠古镇将“冷资源”打造成“热产业”,将特色IP与研学经济深度结合,破解了乡村旅游的季节性难题。而“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则颠覆了传统养殖认知:智能环控系统保障品质,“熊猫猪猪”主题乐园与文创周边实现全产业链增值,猪粪有机肥生产更形成了生态闭环,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意在此完美交融。
学用贯通,成果总结绘蓝图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学员们于8月17日齐聚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培训的总结会。各组学员结合在义乌、金东、金华等地的所见所学所思,聚焦长春市情农情,进行了热烈的成果汇报。他们不仅系统梳理了浙江在党建引领、市场开拓、非遗活化、智慧农业、共富模式、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更关键的是,立足长春黑土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与项目构想。从如何借鉴“共富带”模式整合长春乡村资源,到探索将智慧农业技术引入本地大棚种植;从设计具有东北特色的农文旅融合研学路线,到规划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长春特色农产品销路,学员们将浙江经验本土化、具体化,勾勒出学以致用、推动长春乡村振兴的初步蓝图。
五天的浙江进阶提升之旅,为长春高素质农民打开了一扇扇思想与实践的窗口。从政策解读到红色铸魂,从市场开拓到古今融合,从科技兴农到共富路径,浙江经验的火种已在北国学员心中点燃。这场跨越山海的“取经”不是终点,而是长春高素质农民将先进理念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振兴动能的新起点。当浙江的“方法论”遇见长春的“黑土地”,一幅充满东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待学员们归乡后挥毫泼墨,奋力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