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大陈黄鱼:以地理标志保护赋能海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8-01 16:20    
   碧海蓝天间,金鳞闪耀波光;渔舟唱晚中,黄鱼香飘四方。在浙江椒江大陈岛,这座被誉为“东海明珠”的海岛,黄鱼养殖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海上产业风景。近年来,椒江区以“大陈黄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紧扣“强产业、塑品牌、促融合”发展主线,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品牌出圈提升与机制协同创新,全力打造全国沿海地标水产保护与绿色渔业发展标杆,为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品质筑基,探索全流程发展与提质路径

  出台《椒江区大陈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通过《台州市椒江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大陈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全力以赴为大陈黄鱼产业发展提质保驾护航。示范区筹建以来,大陈黄鱼年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超10亿元,近5年带动社会投资大陈黄鱼产业累计近2.4亿元,推动渔业企业增产1.81亿元。

  以标准化养殖为基础,椒江出台《地理标志产品 大陈黄鱼》地方标准,推进“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打造大陈黄鱼溯源认证监管平台,构建闭环可追溯的大陈黄鱼溯源体系、品控体系和认证体系,形成“以箱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的大陈黄鱼全产业链数字化牧养发展新路径。

  金融政策同步发力,聚焦黄鱼养殖农人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创新推出全流程金融产品“渔富贷”,累计授信1.4亿元,减免利息230万元。

  资源整合,打造全链条拓展与赋能格局

  深挖大陈岛垦荒精神两岸乡情等文化资源,整合海岸景观、渔业观光等旅游资源,椒江区大力推动“大陈黄鱼”产业链条向后延伸、向深拓展。大陈黄鱼产业积极融入文旅康养、休闲渔业、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形成“看黄鱼、钓黄鱼、吃黄鱼”的多元消费场景。黄鱼文化馆、品牌体验馆、文创产品、大陈黄鱼宴等特色项目,赋予地理标志更强文化附加值。

  大陈岛同步推进绿色能源替代,鸡笼头黄鱼养殖场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开展从柴油到电能的“一站式”替代改造,平均用能成本降低20%以上,大陈岛被列入浙江省首批A等级低(零)碳试点乡镇,大陈黄鱼养殖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品牌引领,构建全方位保护与传播体系

  椒江区坚持“品牌强地标、传播促保护”思路,持续强化“产地+产品+品牌”一体化保护体系。将大陈黄鱼检查事项纳入椒江区重点执法监管“一件事”清单,开展“雷霆1号”地理标志专项检查,公开征集涉嫌侵犯“大陈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专用标志的违法行为线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侵权行为实施溯源打击,形成高压震慑,有效增强品牌公信力。

  持续强化“大陈黄鱼”品牌塑造,打造“小金鳞”统一品牌形象,提升公众辨识度和市场影响力。整合直播平台、电商渠道和政务媒体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产销一体融合推广”的立体传播体系。大陈黄鱼先后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续多年获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并成功亮相央视《启航2024》跨年晚会,多次在主流媒体平台集中展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全国范围有效传播。

  “大陈黄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的建设实践表明,地理标志不仅是农业品牌,更是区域经济升级的强引擎。椒江区将以更高标准推动品牌价值提升、产业模式优化与市场拓展,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保护与融合发展“椒江样板”。

  ​​​​​​​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