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11日,长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项目草编技能培训班创新实施“5天域内夯基+ 6天域外拓维” 双轨联训模式。50余名学员跨越3000公里,在吉林与山东两省之间,以课程为链串联产业全环节。
域内通过“草编起源”“材料甄选”等讲座夯实理论,借助收纳筐、玉米叶胸针制作锤炼基本功,更融入“草编+ AI”“订单谈判”等前沿内容筑牢基础。域外聚焦“实地实训+深度研讨”:在临沂接受红色教育并借鉴全产业链企业经验;于滨州深耕非遗,开展观摩、研学、实操及商业化路径研讨;考察淄博合作社模式后,以“鲁吉会客厅”论坛收官,形成从技艺到市场的完整认知闭环。
据悉,长春市作为全国首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城市,坚决落实农业农村部部署,面向农业生产中坚力量加强孵化型培育,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取得良好成效。
榆树市巾帼草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周艳文,通过参加学用贯通培训班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实地考察,将培训中的技术知识转化为组织管理能力,再通过市场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其核心经验在于:以农广校培训为起点,构建“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多元化”的闭环生态。这种模式不仅使她从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年产值千万的企业家,更带动4800名农村妇女实现人均增收2.5万元,合作社钩织产品年销售50万件,玉米叶编织产品年销售30万件,订单覆盖山东、烟台、广东、内蒙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草编经济”样本。
“所学即所用、所用见实效” 是试点工作的核心理念。草编培训将产业现场变课堂,以实践实训奠基、观摩研学破界、顶岗实战检验,提升学员实战能力。对学员而言,产业发展前沿地区的经验是最鲜活的教科书——唯有实地取经,方能明差距、拓思路、获真知。
通过与山东专家、企业家的互动,学员们借鉴 “农业 + 研学”“草编非遗活化” 等跨界模式,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式。榆树草编合作社下一步计划将草编工艺与文创、家居、环保包装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结合满族文化元素设计非遗主题工艺品,并探索草编与智能家居的结合路径。
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周美玲的探索极具代表性。作为钩针编织非遗传承人,她在赴山东研学期间深度对标,将博兴草编立体编织工艺融入钩针技艺,开发出可多变性的家居类产品。她兴奋地表示:“这种融合不仅让咱们的钩针编织有了鲜活的传承,更接上了市场的地气,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
让农民学到真本领,力求培养一个、就业一个。培训班的朱耀兰、王春香、胡玉春等新一期学员,正复刻“学用贯通”的成功路径,利用标准化课程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已在草编合作社成功接单创收。当技术、创意、销路形成闭环,一根草绳也能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黄金网络。
下一步,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将携手长春人才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乡村人才振兴具体要求,通过“政企双轮驱动、数据全程赋能、生态反哺闭环”的创新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农民平台抓手,推动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提升多渠道、多行业、多地区就业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