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粤桂协作多维联动 助富川“土”特产畅流入“湾”

日期:2025-05-13 09:10    
   粤桂两省同属岭南,一衣带水。粤港澳大湾区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有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果篮子”美誉。近年来,广东四会、广西富川两地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产业协作与消费帮扶有机结合,持续推进产业基地、农业品牌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富川“土”特产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2024年6月,在粤桂协作四会驻富川工作组的推动下,富川立新农场公司的“脐橙”产品获评“圳品”标识,实现富川“圳品”零的突破。11月,富川脐橙丰收,“圳品”标识则成了进入粤港澳消费大市场的有效通行证和品质说明书,进一步拓宽了富川脐橙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销售渠道。

  广西农垦立新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勇军说:“获得‘圳品’标识,可以提升富川脐橙的品牌形象,拓宽销售渠道,今年我们的脐橙,已入驻粤港澳众多的大型连锁超市,为果农和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收益。”

  近年来,四会富川在粤桂协作中聚焦农业品牌建设,以“圳品”评价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建设为抓手,将消费帮扶与延链强链补链结合起来,促进富川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2024年,富川新增香港优质“正”印证书10张、“圳品”证书1张,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金额达1.47亿元。

  在位于古城镇沙沟湾村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迟菜心。据了解,基地共种植450亩迟菜心,年产量1000多吨,采摘后的迟菜心将直接运往大湾区市场销售。基地通过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富农,带动附近2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古城镇高路村村民彭翠花说:“我们天天来这里做工,一年有两万多收入,我们很开心。”

  此外,四会富川还通过粤桂协作平台和资金,打造了2400余亩的粤桂协作现代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产品主要销向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年增加村民土地租金收入189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72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以多种形式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在古城镇高路村现代设施蔬菜粤桂产业园,大棚内各个品种的番茄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番茄。古城镇高路村现代设施蔬菜粤桂产业园负责人王云飞说:“通过粤桂协作平台,目前已建成560亩的番茄种植基地,年产量达7500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市场销售,基地沿用山东寿光的先进种植技术,配备最新的水肥一体、自动喷淋等设备,2024年带动周边村民2万人次务工。”

  据了解,2024年四会富川持续深化粤桂协作、强化产业帮扶,投入产业帮扶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脐橙、香芋、瑶医药等种植基地的灌溉、排水、施肥、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销对接,开展品牌推介销售活动,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杠杆作用,助力富川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多种形式和措施,做强富川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富川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富川县委副书记、富川东西部(粤桂)协作专责小组组长吴叶健说:“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深化粤桂协作,聚焦湾区所需,四会所长,富川所能,不断加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建设的力度,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加强产业协作,消费帮扶等领域合作,推动富川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多的双向奔赴,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来源:桂字号农业品牌)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