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创新:破解油茶种植密码
自2008年师从中国林科院油茶育种专家赵学民起,陶勇便开启了对油茶产业的深度探索。面对当时全国300多个油茶审定良种适应性认知不足的困境,他践行"先开枪、后瞄准"的实践哲学,走遍十几个油茶省区,在实践中不断调查、摸索。2010年他总结出油茶裸根苗 “早栽、深栽、雨后栽”种植技术要点,将新造林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历经近十年的田间实践,2018年他创新提出“长林系”第三代品种组合方案,通过主栽品种空间均衡配置实现油茶高产稳产;2018年改变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方向,由油茶纬度分布模式转向群山气候、油茶山地垂直分布模式,这套良种良法技术历经武陵山区5年的生产推广应用并结合早期的武陵山区一些引种实验的调查结论,再次验证了其具备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
二、产业重塑:缔造武陵山示范带
武陵山区山体坡度大,道路少,机械化利用率低,人工成本大;褶皱山发育石灰土、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肥力低;深厚土壤条件的林地资源分散式零星分布,不适宜集约化发展。但群山气候、昼夜温差,油茶垂直分布特征明显,远离工业污染,是我国油茶优质资源的培育重点区域。重庆油茶重点发展区域是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渝东南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
陶勇以科技为笔,绘就油茶产业新版图:
2014年主导建设武陵山区首个长林系引种试验基地,从江西采购2年生长林系裸根苗,根系打泥浆栽植到海拔1200米的龙射镇凉风村,开启了长林系油茶品种在武陵山区高海拔引种试验的先河;
2014年~2019年担任江西省乐平市乡村振兴局油茶产业五年顾问期间,每月两轮(8~12天/轮)乡镇油茶基地管护现场实训,有效地推动了1.8万亩油茶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源于这一思想,《长林系高产油茶栽培管理实用技术》更是为最后一个油茶真正种树管树人而写。
2019年来到云阳县江口镇向家坪社区,考察涂传兵书记选择的油茶造林地的可行性,年底指导完成长林系高产油茶品种造林1000亩;
2019年冬~2020年春季,技术指导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可大采穗圃基地、酉东片高产示范基地、泔溪和龙潭苗圃基地建设。为了酉阳油茶可持续稳步高速发展,在陶勇的建议下,以张新文董事长为核心的酉州实业集团领导集体一致同意成立武陵山油茶研究院,为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油茶种苗和技术辐射带动西部六省区域共同发展。7月22日,重庆武陵山油茶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9月22日召开首届专家委员会会议,陶勇出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主持日常技术支撑工作。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穗圃、泔溪和龙潭苗圃划归研究院负责管理。自此年嫁接1500万株、占地2000亩的国内面积最大的高产油茶苗圃开始启动运行,这些年为重庆、恩施、四川、贵州、陕西、湖南高产示范基地布局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种苗保障。2019年~2022年是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基地发展高峰期,截止2024年前后共五年时间,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长为国内高产油茶高质量造林最大面积的企业,面积超过20万亩。
2020年始支持彭水县林业油茶技术团队主导建设了海拔1000米、1200米、1400米三个不同海拔梯度长林系及杂交品种引种实验,为彭水油茶乃至武陵山区增大林地发展空间提供科学实践依据。
2023年2月陶勇与秀山县杨波主任交流秀山油茶产业在武陵山区的定位和发展思路,首次提出秀山油茶产业“四个中心”的构想。同年3月,秀山县平凯街道530亩五营苗圃基地开工建设,年培育油茶种苗700万株,实现了秀山高产油茶优质种苗本土化规范培育;9月指导秀山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秀山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种植技术规程》、《秀山县油茶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对秀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种植技术的标准和检查提供理论支持。2023年编著的《长林系高产油茶栽培管理实用技术》获韩宁林研究员“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的评价,成为油茶种植的“田间圣经”。
三、布衣匠心:铸就产业精神丰碑
陶勇用十几年油茶一线生产实践经历表明,科技服务工作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走到田间地头,脚踏实地、现场指导、现场解决问题。他褪去专家光环,以布衣之躯丈量万亩山林,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淬炼成田间地头的生产力。当“长林系”良种在海拔1400米的山巅挂果,当酉阳20万亩油茶林翻涌成绿色海洋,当秀山“四个中心”绘就产业新版图,这位非体制的科技行者,用实践证明了“把油茶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