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50万保额背后的生态治理突围 中国人寿财险创新野生动物致害险

日期:2025-04-25 17:59    
   “野猪拱了红薯地,保险公司补了损失,政府保了生态,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四川岳池县顾县镇桃花村村民李先国站在复耕的红薯地前感慨道。去年夏天,五亩即将丰收的红薯地遭遇了野猪的大规模践踏,这让李大叔心急如焚。幸运的是,当地推行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发挥作用,中国人寿财险24小时内完成查勘理赔,有效减轻了李大叔的损失。

  这一案例,正是我国生态保护进程中“人兽冲突”问题的缩影。随着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深入,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成效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人兽冲突问题也日益凸显。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内容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直击野生动物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矛盾,引发四川代表团高度关注和热议。

  保险添力补短板 精准赔付化风险

  在四川等生态大省,野生动物致害事件多发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及山区县域。尽管政策明确县级政府为补偿主体,但部分生态保护任务较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仍面临补偿资金筹措压力,群众财产权益保障面临现实挑战。

  近年来,四川也在逐步探索“政府投保、保险理赔、群众受益”的补偿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减轻了政府在野生动物致害赔偿方面的负担,还为受到野生动物侵扰的居民提供了保险保障。当野猪损毁庄稼、黑熊破坏房屋时,保险补偿成为了守护群众利益的“及时雨”。

  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国家林草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推出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该保险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到野生动物纳入保障范围,并根据实际需求定制了单次事故赔偿限额50万,年度累计赔偿限额200万,覆盖人身伤亡、医疗费用、财产损失、农作物损失和家畜死亡等多元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化解致害风险,为当地人民群众灾后自救提供有效保障。

  投保扩面全覆盖 理赔提质优服务

  在四川广安岳池县野生动物致害保险投保行动的积极实践过程中,通过“财政统筹+全域投保”模式,构建起野生动物致害风险防护体系。该保险由县财政全额出资,自然资源规划局统一投保,实现43万亩土地、41.25万城乡居民保障全覆盖。中国人寿财险广安中心支公司配套建立“24小时响应+1日定损”服务机制,报案后24小时内完成查勘定损全流程,确保补偿时效。截至2024年12月,全县已处理有效报案11起,赔付金额2.28万元,理赔满意度达100%。

  2025年两会期间,在四川省共同讨论人兽和谐共生多元共治路径和探讨生态补偿措施的圆桌会谈中,中国人寿财险广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分享了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的实践经验。他介绍:“野生动物致害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性保险产品,正在全国多地推广。我们通过野生动物留下毛发、啃食痕迹、足迹等可追溯的痕迹,证明损害确是由野生动物造成。同时,还要考量野生动物致害是否发生在保险约定区域内等客观因素,确保每笔赔付精准合规。”

  “知道有保险兜底,看到野猪心里也踏实多了”成为当地村民的普遍心声。这份“生态保单”正悄然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让受损农户及时获得经济补偿,更通过"补偿一户、教育一片"的辐射效应,推动群众从生态保护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正如村民李先国所言:“现在知道有保险保障,我们守护绿水青山的底气更足了。”

  未来,中国人寿财险将继续以金融力量践行社会责任,助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的生态保护共治格局。通过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供给,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