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弄鸡是河池市大化县特产,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养殖历史悠久。 据《大化瑶族自治县志》记载,1970年前,大化县就已经开始养殖七百弄鸡。
在大化,有很多关于七百弄鸡的活动,如瑶族同胞会在布努瑶祝著节时进行“比卡西脱”(斗鸡)。节日之际,年轻人们带着精心培育的斗鸡,以鸡为媒,一边交流斗鸡技艺,一边寻觅心仪的伴侣;年长者则围坐一起,品着瑶家美酒,唱着欢快的“笑酒”歌,分享着被七百弄鸡环绕的幸福生活。
大化人的生活与七百弄鸡紧密相连,在大化人的心中,七百弄鸡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斗鸡这一传统娱乐形式。
无论是欢度佳节,还是平凡日子里的相聚,一盘香气扑鼻的七百弄鸡肉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走亲访友时,人们会携带一只精心挑选的七百弄鸡作为礼物;在婚俗喜宴上,七百弄鸡更是扮演着“吉”祥如意的角色,“鸡”与“吉”谐音,寓意着新婚夫妇未来生活的美满与吉祥。七百弄鸡将人们最真挚的情感纽带紧密相连,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寄托着彼此间深深的情谊与祝福。
在饭桌上,七百弄鸡的每一部分都承载着深意:鸡头敬上,彰显对长辈与贵客的尊崇;鸡爪赠予游子,祈愿他们前程似锦;鸡翅留给孩童,寄望他们未来能翱翔天际;鸡胆冲酒饮用的习俗,蕴含了“肝胆相照”的深厚情谊;鸡蛋在祝寿的场合中不可或缺,寓意好运连连、福寿安康。
聪明的布努瑶族人将七百弄鸡的鲜美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用大瑶山特产的九里香茶来烹制七百弄鸡,打造了当地特有的九里香茶鸡。将精心挑选的七百弄鸡,辅以适量的盐和调料腌制两小时,让鸡肉充分吸收底味;再利用沸腾的九里香茶水为烹饪媒介,慢火细炖,使茶香悄然渗透至鸡肉的每一寸肌理;最后等鸡肉熟成后晾凉,反复淋上滚热的油,直至其外皮呈现诱人的金黄色泽。这道九里香茶鸡色泽诱人,散发出淡淡的茶香,口感清甜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从皮脆肉嫩的吊烧鸡到香气四溢的芝麻鸡,再到滋味浓郁的板栗鸡、风味独特的紫苏田螺鸡,再到最为纯粹、鲜美的白切鸡......每一种都令人回味无穷,用清水慢炖的鸡汤,更是未饮先醉,一开锅盖,满室生香,让人不禁赞叹:“真香!”
(来源:桂字号农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