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国家级新区,构建全产业链赋能体系
双迪股份扎根大连金普新区(国家级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自贸区核心区),依托政策优势打造总投资21.58亿元、占地38万平方米的“双迪生物谷”。这里是国家核酸产业化基地、氢分子医学产业化基地,汇聚28位诺贝尔奖得主及百余名海内外科学家,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完整创新闭环,为科技下沉乡村奠定技术储备。
在技术壁垒构建上,双迪股份实力突出。作为国内核苷酸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其掌握核酸原料合成到终端产品全流程技术,长期为雀巢、雅培等国际品牌供应婴儿奶粉核心原料;在氢健康领域,累计获160余项国内专利、14项国际PCT专利,主导《家用氢气机》等6项团体标准,打破国外高压电解槽技术垄断,为乡村新能源应用与生态治理扫清障碍。
核酸技术赋能,激活土地生产力
除富氢技术外,双迪股份还将核酸合成技术成功延伸至农业领域。其旗下生态农业公司历经十年攻关,研制出核酸有机水溶肥料,并获得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主持起草辽宁省地方标准。
实际应用数据显示,该肥料不仅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显著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在辽宁东港水稻试验区,增产达27.6%;在齐齐哈尔玉米种植中,增产15.4%;在番茄、葡萄等经济作物中甚至实现40%-100%的产量提升,同时延缓衰败20-60天。
这一技术在提升作物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同时,减少化肥使用,实现“减肥增效”目标,既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又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农产品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奠定基础,间接助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与附加值提升。
富氢技术多点发力,重构乡村生态与产业
自2013年布局氢健康产业以来,双迪股份持续推动富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2022年,公司成功突破“13MPa高压电解槽技术”,实现该关键技术国产化,为富氢技术在农村能源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在农业场景中,富氢技术展现出多维应用价值:
智慧灌溉领域,通过与苏北地区10余家水厂合作,双迪股份将纳米气泡富氢水引入农田灌溉,在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同时,直接带动农户收入增长,助力农户生活水平提升;绿色养殖中,富氢纳米气泡水有效改良水产养殖环境,显著提升养殖产量,为水产养殖户拓宽收益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盐碱地治理的突破:在黑龙江、山东试验田,高浓度富氢纳米气泡水使种子发芽率提升70%,配套“富氢水+微生物菌剂”技术体系,实现“一年改良、两年稳产、三年高效”,为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技方案,既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又为当地农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生态治理与能源转型方面,双迪股份在试点区域依托富氢技术开展蓝绿藻和贫氧水体治理,修复水域超千亩,治理成本比传统方式降低30%以上,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降低治理投入;研发的家庭氢储能产品,可通过高压电解槽技术储存可再生能源氢能,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为乡村能源可持续供应提供支持,间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相关产业发展。
未来展望:拓展数字农业,打造全国示范体系
面向“十四五”,双迪股份将继续深化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推动“氢+核酸”协同一体化应用,开发抗逆性更强的农业技术套餐,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还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双迪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通过精准化生产与高效化销售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助力农户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益。
在战略层面,双迪股份计划推进“氢储能+光伏”乡村能源项目,计划建设乡村能源示范村,以清洁能源应用推动乡村能源结构升级,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提供稳定、绿色的能源保障;同时参与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推动核酸肥料数据接入农业大数据平台,助力农产品溯源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认可度。
此外,公司计划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双迪模式”,为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与实践样本。
从黄海之滨到西北大漠,从盐碱荒滩到数字化农场,双迪股份正以科技之力默默耕耘,展现出创新型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与价值。以核酸和富氢技术技术两大核心引擎,双迪股份探索出一条科技、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振兴路径。在未来,双迪股份将继续秉持“科技报国”之志,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