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日期:2019-05-20 17:29     来源:中国水产网    

    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不能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同时又可改善水质,防止池水过肥。池底淤泥不能过多,淤泥过多耗氧量大,水质易变坏,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为好,防逃设施应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为宜,向内倾斜角度为15度,一般采用双层塑料围成即可。
    
    二、加强放苗期间的管理。

  千万不能忽视清塘灭害。刚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灭害不彻底,就会严重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进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药物清除敌害,做到干净彻底。清塘一周后就可进水,进水时必须用40~6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严禁敌害生物入池。
    
    放苗时注意
  ①水温温差小于3℃,**没有温差,放苗前一定要测好水温做到心中有数。
  ②放养前一定要等清塘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对着光线看,如发现有许多浮游动物,说明药效消失即可放苗。
  ③蟹苗入池前**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经过长途运输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会因吸水过急造成死亡,因此应先淋些水,等蟹鳃腔慢慢吸满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识地控制河蟹的生长。

  怎样控制河蟹生长,使之达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更小呢?首先,增加放养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 500克(8万只左右)。这样培育的河蟹由原来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 公斤,密度增加,生长减慢,规格变小。放苗后还要看蟹苗的成活情况,一般蟹苗变成小蟹后每亩应达3万只, 这样的密度才有希望培育出较理想的河蟹。其次,控制饵料。基础饵料培育较好的池塘,一般在2 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另投饵料,个别池塘天然饵料不足,可以补充些饵料,但要少量。这样前2个月的河蟹规格控制在2克左右。2个月后投喂些打碎的杂鱼等饵料, 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数量根据生长情况为河蟹体重的5%~20%,从饵料上人为地控制其生长。此外,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每天巡塘,仔细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每月或旬测体重和体长,掌握河蟹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便于管理和总结经验。
    
 

原标题: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螃蟹养殖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